单槽超声波清洗机是一种利用高频超声波在液体中产生“空化效应”来进行清洗的标准化设备。因其结构简单、操作方便、适用范围广,成为实验室、医院、工矿企业及珠宝首饰店等场所最常见的清洗设备。
其核心原理可以概括为:通过超声波发生器产生高频电信号,驱动换能器将其转换为机械振动(超声波),这些振动在清洗液中进行传播,产生数以万计的微气泡并使其瞬间破裂,从而剥离物体表面的污物。
关键过程——“空化效应”:
超声波传播:超声波在清洗液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前传播,形成无数微小的“高压区”和“低压区”。
微泡形成:在低压区,清洗液内部会产生接近真空的微小气泡核(空化核)。
微泡破裂:在紧接着的高压区,这些微小的气泡核被迅速压碎、瞬间破裂。气泡破裂的瞬间会产生局部高达数千个大气压的冲击波和时速超过400公里的微射流。
剥离污垢:这种巨大的能量直接作用于被清洗物体的内外表面和缝隙,猛烈地冲击污垢,使其从物体上迅速剥离、分散到清洗液中,从而达到高效、彻底的清洗效果。
清洗槽:
盛放清洗液和待清洗工件的不锈钢容器,通常采用304或更高级别的316不锈钢,因其耐腐蚀、易清洁。
槽底或侧壁焊接有换能器。
超声波发生器(电源):
设备的“大脑”,将市电(220V AC)转换成与换能器相匹配的高频交流电信号。
现代的发生器通常具有控制功能,如设定清洗时间、加热温度、调节超声波功率等。
压电陶瓷换能器:
设备的“心脏”,负责将发生器送来的高频电能转换成相同频率的机械振动(超声波)。
它们通常通过环氧树脂胶粘接或焊接在清洗槽底部,将振动传递给整个槽体。
加热系统(多数设备具备):
通常是不锈钢加热管,安装在槽底。
加热可以降低清洗液的表面张力,增强空化效应,对于清洗油脂类污垢尤为有效。
控制系统:
位于设备前面板,包括开关、定时器、温度控制器、功率调节旋钮/按钮等。
排水阀:
位于槽体底部或侧下方,便于排放使用过的清洗液。
清洗无死角:超声波能够穿透液体所能到达的任何缝隙、盲孔、凹槽,对于结构复杂、精密的工件效果极佳。
清洗效率高:与传统的手工刷洗、浸泡相比,清洗速度可提高几倍至几十倍,清洗效果一致性好。
不损伤工件:属于微物理清洗,避免了刷洗可能带来的表面划伤。
操作简便:设定好参数后,即可自动完成清洗过程,节省人力。
应用广泛:通过更换不同的清洗液,可以应对各种类型的污垢(油污、粉尘、积碳、抛光膏等)。
在选择单槽超声波清洗机时,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核心参数:
内槽尺寸:根据您最大工件的尺寸来选择,要确保工件能完全浸入液体中,并留有足够空间让清洗液流动。通常以“长×宽×高”表示。
超声波频率:
低频(20kHz - 40kHz):空化效应强,冲击力大,适用于清洗重油污、大颗粒杂质、硬度高的金属件。
高频(40kHz - 80kHz及以上):空化效应更柔和,气泡更密集,适用于清洗精密零件、光学镜片、半导体、硅片等,能有效避免表面微损伤。
一些高端设备提供双频或多频可调,以适应不同的清洗需求。
超声波功率:功率越大,空化强度越高。但并非越大越好,功率过大会损伤工件和槽体。应根据槽体大小和清洗难度选择“功率/容积”的合理配比。
加热功率与温度范围:通常加热功能是标配,最高温度一般在80℃左右,能满足大部分需求。
材质:首选304不锈钢,对于强酸、强碱或特殊化学清洗液,应选择316L不锈钢。
准备工作:在清洗槽内加入适量的清洗液(水基或溶剂基),液面高度应至少淹没工件,但不超过槽体高度的3/4。
放置工件:将工件放入清洗篮中,再轻轻放入槽内。工件不得直接接触槽底,以免影响振动和清洗效果。
设定参数:根据需要,设定清洗时间、温度和功率。
启动清洗:开启电源,设备开始工作。期间会听到“嘶嘶”的声音,这是正常的空化作用声音。
后续处理:清洗完成后,取出工件,根据需要进行漂洗、干燥。关闭电源,排空或过滤清洗液以备下次使用。
上一篇:超声波清洗机的超声波空化效应
下一篇:没有了!